關于“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知識點:推拿手法-拿揉法、牽抖法”相關內容,相信大家都在關注,為方便了解,在此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如下內容:
拿揉法
1.操作
拇指與其余四指對合呈鉗形,施以夾力,以掌指關節的屈伸運動所產生的力,捏拿治療部位,同時拇指與其余四指在治療部位上環旋揉動。
2.動作要領
在拿法動作的基礎上,拇指與其他手指在做捏、提時增加了適度的旋轉揉動,所產生的拿揉之力連綿不斷地作用于施術部位上。
3.要求及注意事項
(1)拿揉法在拿中含有一定量的旋轉揉動,以拿為主,以揉為輔。
(2)操作要自然流暢,不可呆滯僵硬。
4.臨床應用
用于頸椎病、肩關節周圍炎、四肢疲勞酸痛等病證。
拿揉法較拿法的力量更趨緩和,舒適自然。對患者而言,因拿法中增加了旋轉揉動,相對減弱了拇指與其他四指捏持的對合力,所以更易接受。拿揉法應具備拿法與揉法的雙重作用,主要適用于四肢部及頸項部。
牽抖法
1.操作
患者俯臥位,兩手拉住床頭或由助手固定其兩腋部。醫生以兩手握住其兩足踝部,兩臂伸直,身體后仰,向足端方向緩緩牽引其腰部,牽引的同時可小幅度搖擺其腰部。待其腰部放松后,兩手臂維持一定的牽引力,身體前傾,以準備抖動。其后隨身體起立之勢,手臂部瞬間用力,做1——3次較大幅度的抖動,使抖動之力作用于腰部,使其產生較大幅度的波浪狀運動。
除牽抖腰部外,亦可牽抖肩關節和髓關節。即用雙手握住上肢或下肢的遠端,先做一定時間的牽引,待肩關節或髓關節放松時,減緩牽引力,瞬間用力,行1——3次較大幅度的抖動,使抖動力作用到肩關節或髖關節。
2.動作要領
(1)醫生與助手牽引患者腰部時,患者的下肢與床面的角度不要太大。
(2)待患者放松后,再發力上下抖動1——3次或更多。
3.要求及注意事項
(1)牽抖法要將牽引力同抖動力有機地結合起來。先牽引是第一步,然后是減緩牽引力,再行瞬間的、突然較大幅度的抖動,要把握好抖動的時機。
(2)在持續牽引未減力之前不可進行抖動,亦不可在完全撤去牽引的情況下進行抖動。
(3)對于四肢長骨骨質疏松者禁止牽抖肩、髖關節。
4.臨床應用
用于滑膜嵌頓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肩關節周圍炎、髖部傷筋等病證。
牽抖法的作用有別于抖法。抖法的作用主要是使肌筋及關節放松,牽抖法的作用則主要是滑利關節、復位和松解粘連,瞬間作用力較強。主要適用于腰部、肩關節和髖關節。
以上為“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知識點:推拿手法-拿揉法、牽抖法”全部內容,由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,更多信息請隨時關注醫學教育網!